> 文章列表 > “乌桕林头月上弦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乌桕林头月上弦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乌桕林头月上弦”的出处是哪里

乌桕林头月上弦”出自宋代艾性夫的《余干问舟》。

“乌桕林头月上弦”全诗

《余干问舟》

宋代 艾性夫

乌桕林头月上弦,黄芦矶下水平天。

十年客路多随雁,一树秋声总是蝉。

江阔乱分渔火细,滩空长漱岸沙圆。

丁宁说与梢人去,若过芝山且系船。

《余干问舟》艾性夫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余干问舟》是宋代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中的感受,抒发了诗人在客路漂泊中的思乡之情。

诗词中的\"乌桕林头月上弦,黄芦矶下水平天\"表现了夜晚的美丽景色。\"乌桕林头\"指的是黑色的桂树林,\"月上弦\"则是指月亮已经升起但还未圆满,给人以一种神秘而温柔的感觉。\"黄芦矶下水平天\"描绘了江边的一片平坦的天空,让人感受到广袤的江面和宽阔的视野。

接下来的两句\"十年客路多随雁,一树秋声总是蝉\"表达了诗人多年来漂泊在外的经历和思念之情。\"十年客路多随雁\"意味着诗人长期以来像候鸟一样迁徙,而这种不断变换的环境使他更加思念家乡。\"一树秋声总是蝉\"描绘了秋天的景象,蝉鸣声在这个季节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声音,它们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。

\"江阔乱分渔火细,滩空长漱岸沙圆\"这两句描绘了江面上的一幅景象。\"江阔乱分渔火细\"描述了江面上分散闪烁的渔火,给人以一种繁忙而混乱的感觉。\"滩空长漱岸沙圆\"则展现了滩涂上的景色,干涸的滩涂上长满了沙子,形成了一片圆满的景象。

最后两句\"丁宁说与梢人去,若过芝山且系船\"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和期待。\"丁宁\"指的是丁宁镇,\"梢人\"则是指船夫。诗人希望能够与船夫一同前往丁宁,而\"芝山\"则是指远离尘嚣的一处山岭,诗人期待着能够乘船经过芝山,远离喧嚣,寻找内心的宁静。

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思乡之情,表达了诗人在漂泊客路中的孤寂和对家乡的眷恋。诗意深邃而抒情,赏析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摹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,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。